最後更新日期: 2025 年 2 月 2 日

想讓肌膚凍齡,與其花大錢買超多保養品、護膚課程或是進行醫美,不如每天先做好護膚的基本功課—防曬!紫外線是肌膚老化的頭號殺手,研究指出,紫外線(UV)是直接造成及加重各種皮膚疾病的最大元兇。然而,面對五花八門的防曬產品,究竟該怎麼挑?SPF數值是否愈高愈有效? 日日營養Dailydietitian將從UVA、UVB和SPF等關鍵指標來解析防曬,幫助大家挑對防曬乳等產品,輕鬆對抗「光老化」!

閱讀更多:<吃「這些」讓你變得更好看!改善氣色10大食物與營養素來源>

防曬的重要性——紫外線是「隱形肌膚殺手」

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以分為UVA與UVB兩種,以下簡單說明UVA和UVB兩姊妹之間的不同處:

  • UVA:UVA的穿透力強,可以直接達到肌膚的真皮層,破壞皮膚膠原蛋白與彈性纖維,導致皺紋、鬆弛,UVA特別的是能穿透玻璃,就算是陰天也無處不在!
  • UVB:能量高,主要傷害我們肌膚的表皮層,會造成曬傷、紅腫脫皮等皮膚傷害,UVB所造成的傷害,在長期累積後將提高人體罹患皮膚癌的風險。

如果不好好地進行防曬,肌膚不僅會加速「光老化」,更可能引發角質增厚、毛孔粗大、暗沉蠟黃等問題,也會增加罹患皮膚疾病和皮膚癌的風險,因此美國皮膚科醫學會(AAD)建議應每天使用SPF 30以上的防曬乳,就能有效抵抗UVB,擦防曬乳是抗老最有效的預防方法。

防曬乳怎麼挑?看懂種類、SPF、PA值才不踩雷

防曬乳並不是有擦就好!挑選時需根據膚質、使用場景、成分特性來進行綜合評估,才能挑選出適合自己的防曬乳。日日營養接著將帶大家認識防曬乳的種類,認識防曬乳的SPF值,以及如何挑選出適合自己、能有效進行防曬與保護肌膚的防曬產品。

防曬乳種類介紹——物理性 vs. 化學性

  1. 物理性防曬(礦物型):其成分為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與氧化鋅(Zinc Oxide),防曬原理是反射紫外線,如同「防護鏡」一樣擋住陽光、反彈紫外線。而物理性防曬的優點在於較為溫和和不易造成過敏問題,此類型產品適合敏感肌膚者以及嬰幼兒或小孩子,礦物型防曬乳的缺點則是其質地偏厚重,塗抹後可能造成皮膚的泛白。
  2. 化學性防曬:至於化學性防曬產品,其成分為Avobenzone、Octinoxate等有機化合物,防曬原理是透過吸收紫外線,並將其轉化成熱能進行釋放,有質地輕薄、容易塗抹和適合日常使用等優點,但可能刺激敏感性肌膚,且需要定時(約30分鐘-2小時)進行一次補擦。
  3. 混合型防曬:結合物理與化學成分,能提供肌膚防曬平衡防護力與使用感覺,這一類的混合型防曬產品,多為適合多數膚質進行塗抹的防曬乳。

防曬乳SPF是什麼?

那麼防曬乳上常見的SPF代表什麼呢?SPF愈高愈好嗎?SPF(Sun Protection Factor)代表「防曬係數」,主要針對UVB的防護時間。舉例來說,肌膚如果在陽光下10分鐘會被曬紅,使用SPF30的產品可延長至300分鐘(10×30),才會出現曬紅症狀,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只是實驗室理想值,人體肌膚與防曬乳的實際使用狀況,會因為流汗、摩擦、出油等等防護力會遞減或有所不同,因此仍需進行補擦。

防曬乳SPF愈高愈好?破解迷思!

高SPF防曬乳並非萬靈丹,一味追求高SPF值,反而可能引發以下問題:

  • 安全感誤區:誤以為SPF100可整天免補擦,反而增加曬傷風險。
  • 肌膚負擔:高係數產品常含更多化學成分,易刺激痘痘肌或敏感肌,像是SPF30能阻擋約97%的UVB,SPF50則提升至98%,SPF值提高的效果僅1%差距,反而可能因引起毛孔阻塞。
  • 防護不全面:SPF僅針對UVB,若忽略UVA防護(需看PA值*或Broad Spectrum標示),仍無法抵禦光老化。

*防曬產品的PA值是衡量產品防護UVA(長波紫外線)能力的指標,通常以「+」號進行區別,+愈多代表對抗UVA的效果愈好。

防曬乳挑選專業建議

  • 日常通勤:選擇SPF30~50、PA+++以上。
  • 戶外活動:SPF50+、PA++++,搭配抗水和抗汗配方。
  • 敏感肌:優先選擇物理性防曬,SPF30即可。

防曬小建議:聰明防曬才能抗老!

最後要提醒大家,防曬絕對不是夏天才需要,而是365天的保養必修課!且在挑選防曬乳時,不必迷信高SPF或高PA值,關鍵在於「足量使用(每部位至少1元硬幣量)」與「定時補擦」。抗老化從防曬做起,選對產品、用對方法,才能讓肌膚自帶「凍齡濾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