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 2025 年 1 月 11 日
腦中風是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疾病,也是造成全球大部分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統計,腦血管相關疾病長期位居國人10大死因的前2~4名,更是造成國人殘障失能第一名主因。究竟腦血管疾病和腦中風是如何形成的呢?又該如何提前預防相關疾病和腦中風發生?腦中風好發哪一些高危險族群?快跟著日日營養Dailydietitian 一起來揭開「腦中風」的神秘面紗,還有透過飲食調整、作息改善和營養品補充來降低腦中風機率吧!
腦中風是什麼?腦中風定義
腦中風(又稱為中風)是因為腦部血液循環受阻,導致部分腦組織缺氧而受損所產生的疾病,主要分為兩大類:
- 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是因血栓形成等血管阻塞問題所產生。
- 出血性中風:出血性中風則是因為血管破裂所造成的腦內出血。
腦中風的發生通常是突發且迅速地,所以更應該重視和提前預防相關心血管問題。
腦中風高危險族群
部分高危險族群需要格外注意腦中風風險,腦中風好發具有以下特徵者:
年齡50歲以上
年齡增長是中風風險上升的因素之一,尤其是50歲以上的中高齡族群,血管彈性下降且血壓易波動,血管壁更容易因壓力而受損,產生心血管疾病問題。
心臟疾病:心律不整、心肌梗塞、風濕性心臟病患者
心臟和腦是身體兩大器官,且彼此緊密相關,如果心臟出現問題,像是心律不整、心肌梗塞或風濕性心臟病,會大幅增加血液在腦部循環受阻的可能性,心臟供血不穩定會造成血栓形成,血栓可能再隨著血液流向腦部,進而導致腦中風。
三高患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
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是現代人的通病,也是腦中風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壓會損害血管壁,高血脂容易造成血管阻塞,高血糖則會加速血管硬化,三高常常同時發生,一次對心血管造成造成三重傷害,所以控制三高也是預防中風的關鍵。
肥胖
肥胖是腦中風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體脂肪過多會導致血管壓力增加,並加重心臟負擔。肥胖也時常伴隨三高問題,進一步提高中風風險,所以保持正常體重、避免肥胖,也是降低腦中風風險的重要關鍵。
短暫性腦缺血(中風前跡象)
短暫性腦缺血(TIA)又稱為小中風,通常是中風來臨前的重要警訊,症狀包括短暫的視力模糊、說話困難、肢體無力或麻木,這些症狀雖然可能會在幾分鐘內消失,但卻是健康的一大警訊!
缺乏運動
缺乏運動者也是腦中風的高危險族群,運動不足會導致血液循環不良,進而增加血栓形成風險,適當運動不僅能控制體重,還能促進心血管健康、降低中風機率。
高鹽、高膽固醇飲食
高鹽、高膽固醇的惡性飲食,也會成為腦中風的幫兇。高鹽飲食會引起高血壓,高膽固醇則容易在血管內壁形成斑塊、阻礙血液流通。
抽菸、飲酒過量
抽菸會使血管收縮,降低血氧供應。飲酒過量則可能引發高血壓和心律不整,這些都是造成腦中風的高危險因子。
腦中風預防方法

從生活中的小細節開始改變,就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與腦中風發生。預防第一步是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例如定期量血壓、檢查血脂和血糖狀況,及早發現身體的異常。第二是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例如每週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像是慢跑或游泳,都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維護心血管健康。
壓力管理對於腦中風預防也相當重要,因為過大壓力可能會引發高血壓,所以學會放鬆、保持心情愉快,也對於身心健康十分有益。不抽菸和限制飲酒量、避免熬夜,也都是預防腦中風的好方法!
腦中風預防飲食、營養品補充

透過以下幾種飲食調整和營養品補充,可以有效改善和預防心血管疾病與腦中風發生!
- 多攝取蔬菜水果或全穀類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能有助於降低膽固醇並穩定血糖。
- 攝取鮭魚和鯖魚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則可以減少血栓形成。
- 建議每日鹽分攝取量不超過5克:也能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 選擇植物油代替動物油:可減少飽和脂肪、反式脂肪的攝取,同時維持血管健康。
- 補充維生素D或B群,以及維生素C和維生素E等抗氧化劑:也有助於改善心血管健康。
參考資料: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腦中風防治手冊>
- 智慧健康照護網<銀髮常見疾病與預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