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 2025 年 6 月 8 日
你是否也常覺得沒精神、容易頭痛,甚至莫名便秘或便黃嗎?這些其實都是「身體缺水」的警訊!夏日來臨,許多人會出現水喝太少、水分補充不足的「缺水狀況」,其實缺水不是喝水就沒事!日日營養Dailydietitian 本文要帶大家跳脫「補水=喝水」的迷思,從根本了解夏日缺水的真相與中暑風險,同時推薦大家10種高含水又低熱量的補水蔬果,幫助大家從吃來補充水分,還能順便做好飲食控制與營養補充!
閱讀更多:<2025 夏天來了!中暑怎麼辦?症狀、預防方法與飲食建議一次看>
為什麼夏天容易缺水?你以為喝水就夠了嗎?
台灣夏天動輒超過30度,體內水分流失速度比大家想像中得更快,不只流汗,連呼吸、排尿、排便和皮膚散熱時都會消耗水分,高溫也會讓人食慾降低,不自覺地減少喝水量,以及從食物中攝取水份,更糟的是還有人認為喝飲料也能補充水分,反而可能會造成體內水分吸收不良!
除此之外,補水不單單只是「喝水」,同時還要補充電解質,並且還要注意補充時機和調整飲食結構,特別是對小孩、長輩或運動過後的人來說,時常會出現失水速度過快卻不自覺的狀況,在缺水的情況下,更會不知不覺之間就中暑,因此除了靠喝水來補水外,更要學會用吃的來補水,才能更有效地進行補水。
夏天補水為什麼很重要?
水是人體代謝的媒介,所以補充水分不單單只是為了「解渴」,當身體缺水時,血液會變得濃稠、代謝效率下降,就連體溫調節也會受到阻礙,這也是為什麼夏天容易出現「中暑」狀況,那是因為身體來不及散熱,再加上電解質流失、體溫升高、心跳加快,甚至會惡化成頭暈或昏厥。
身體缺水的警訊有哪些?
很多人以為口渴才叫「缺水」,但其實當覺得口渴的時候,身體早已失水約1%~2%,當人體以下這些徵兆時,就有可能是水分不足的徵兆:
- 尿液顏色:尿液顏色偏深或出現濃烈味道。
- 頭暈頭痛:頭痛、頭暈、注意力難集中
- 皮膚與嘴唇:皮膚乾燥和嘴唇乾裂
- 腸胃反應:便秘、食慾差、疲倦感上升
閱讀更多:<每天要喝多少水才夠?營養師公開飲水公式,男女大不同!>
夏日補水食物 Top 10 排行榜
補水不能只靠水,選對食物也能幫助水分攝取更有效率。根據外站《GoodRx》資料,以下是含水量高又熱量低的補水食物 TOP10 排行榜,你猜得出誰是第一名嗎?
高含水蔬果完整排名(含含水量%、熱量資訊)
排名 | 品項 | 含水量 | 熱量(每100g) |
---|---|---|---|
1 | 小黃瓜 | 約97% | 15 kcal |
2 | 捲心萵苣(美生菜) | 約96% | 14 kcal |
3 | 芹菜 | 約95% | 16 kcal |
4 | 番茄 | 約95% | 18 kcal |
5 | 西葫蘆(櫛瓜) | 約93% | 17 kcal |
6 | 甜椒 | 約92% | 20 kcal |
7 | 西瓜 | 約91% | 30 kcal |
8 | 草莓 | 約91% | 32 kcal |
9 | 哈密瓜 | 約90% | 34 kcal |
10 | 綠花椰菜(西蘭花) | 約90% | 34 kcal |
以下 Top 10 高含水量蔬果排行(排名/品項/含水量/熱量),有興趣的人可以透過攝取這些蔬果進行水分補充:
- 小黃瓜|含水量:約97%
幾乎整條小黃瓜都是水分,卻也富含維生素K、鉀、鎂與少量膳食纖維,不僅有助於補水,還能促進骨骼健康、維持腸道菌叢與穩定血糖。是炎夏補水、清爽解渴的最佳蔬菜。 - 捲心萵苣(美生菜)|含水量:約96%
雖然營養密度略低,但仍提供維生素K與葉酸。若想提升營養可選擇長葉萵苣,含水量略低但富含維生素A,有助免疫、皮膚與視力保養。 - 芹菜|含水量:約95%
富含植物化學物質與鉀,能協助降血壓、穩定血糖、保護心血管健康。熱量極低,適合當作減脂期間的零嘴或料理配角。 - 番茄|含水量:約95%
是夏天最常見的補水水果之一,富含維生素C、鉀、葉酸與番茄紅素,有助於抗氧化、心血管保護與前列腺健康。 - 西葫蘆(櫛瓜)|含水量:約93%
屬於南瓜家族,富含維生素C、鉀、鎂與膳食纖維,研究顯示櫛瓜中的植化素有助於延緩癌細胞生長與促進新陳代謝。 - 甜椒|含水量:約92%
含有大量維生素C,其含量甚至高於柳橙,是提升免疫力、促進膠原蛋白生成的重要食材。可生食或快炒,營養又補水。 - 西瓜|含水量:約91%
含豐富番茄紅素、維生素C與天然糖分,是消暑聖品。一項研究指出,每天吃兩杯西瓜,有助於減重、穩定血壓與膽固醇。 - 草莓|含水量:約91%
富含維生素C、葉酸與錳,是能量代謝與細胞修復的好幫手。也是炎熱天氣中低卡又解渴的理想水果。 - 哈密瓜|含水量:約90%
含鉀與豐富的維生素A、C,是促進腸道健康與穩定血糖的好選擇,也有助維持心臟功能與補水。 - 綠花椰菜(西蘭花)|含水量:約90%
屬於十字花科蔬菜,除了補水外還富含維生素K、鈣與纖維,有助於骨骼健康、降膽固醇與穩定血壓,是營養密度極高的蔬菜。
補充水分又低卡!營養師推薦的5種補水蔬果
日常補水還需兼顧方便性與熱量控制。以下是營養師實際推薦、適合隨手準備的5種補水蔬果:
- 小黃瓜:直接切條冰鎮食用,脆爽又解渴。
- 小番茄:富含茄紅素與維生素C,是夏天補充水分與消暑的好幫手。
- 西瓜:西瓜雖然甜,但其含糖量低、鉀含量高,能幫助體內電解質平衡。
- 芹菜:芹菜富含纖維與鉀,有助於體內水分代謝。
- 奇異果:奇異果能兼顧補水與抗氧化能力。
夏天補水這樣吃更有效!
不只是吃什麼或喝什麼,什麼時間補水也很重要,補水講求時機和方式正確,才不會喝了等於沒喝!
補水時段建議:早上、運動後、戶外活動前後
因為身體水分調節受神經與內分泌系統控制,某些時間點特別容易流失水分或出現輕微脫水,這時若能搭配含水食物補充,不僅能提升吸收效率,也能順便補進維生素與礦物質,事半功倍!以下是建議的關鍵補水時段與對應吃法:
- 起床後:起床後體內水分大量流失,建議空腹喝一杯約 300ml 的溫水喚醒代謝,再搭配富含水分與鉀的水果(例如奇異果、番茄、小黃瓜)來幫助腸胃蠕動和促進排便。
- 運動後:運動流汗會使電解質與水分流失,建議飲用含電解質的水或低糖椰子水,搭配西瓜或香蕉來補充鉀、鎂、葡萄糖等營養素,有助於進行肌肉修復與緩解疲勞。
- 中午至午後:由於中午前後的日照最強,體溫最容易升高,建議在正餐中多加入高含水蔬菜再搭配常溫飲品,能穩定體溫與幫助消化和水分吸收。
- 戶外活動前後:戶外活動前建議先喝水,幫助體內的水分儲備,活動後則需多補充鹽分、鉀與水,避免頭暈或是體內電解質失衡。
夏季補水錯誤觀念
夏天的時候,很多人喜歡大口灌冰水,但事實上過冰飲品容易刺激胃腸、讓身體表面降溫,體內卻無法真正吸收,更別說是喝含糖飲料,不但升糖快、還會讓人「越喝越渴」,反而加重脫水風險。因此想補充水分,建議避開以下飲料:
- 手搖含糖飲料
- 冰啤酒
- 高糖碳酸飲料
- 利尿作用強的咖啡與濃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