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 2025 年 9 月 20 日
心肺運動聽起來既熟悉又模糊,好像和有氧、無氧運動有關,卻又不太能夠確定其中差別在哪,心肺運動牽涉到心臟、肺部和全身循環系統的訓練,對於健康、體態、情緒甚至睡眠都有幫助。日日營養Dailydietitian 本文要帶你全面認識心肺運動:從定義、好處、種類,到怎麼做才有效,以及關於心肺運動的常見疑難雜症與解答,幫助大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
心肺運動的定義與核心概念
心肺運動(Cardio exercise)指的是能讓心跳加快、呼吸變深,並長時間維持在一定強度的運動,核心精神在於提高心臟與肺部的效率和機能,讓身體能更快地輸送氧氣和養分到各組織。這類運動通常需要大肌群持續參與,像是腿部和核心肌群,因此也能消耗大量熱量,有趣的是心肺運動雖然通常和「有氧」畫上等號,但其實它包含更廣的範疇,部分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也能算是心肺運動。
心肺運動是什麼?
簡單來說,心肺運動就是讓人心跳加速、氣喘吁吁的運動,常見心肺運動包含慢跑、游泳、跳繩和飛輪等。這些運動要求身體能持續供氧,並藉此加強心臟輸血與肺部換氣能力,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長期進行心肺運動能增加「最大攝氧量(VO2 max)」,這也是衡量心肺健康的重要指標。
心肺運動和有氧、無氧的差別
很多人以為「心肺運動=有氧運動」,事實上它和「能量系統」的分類略有不同:
- 有氧運動:依靠氧氣供能,強度中低、時間長,例如慢跑或游泳等。
- 無氧運動:依靠肌肉儲存的磷酸能量與糖酵解供能,運動時間短且需爆發力強,像是短跑、舉重惑重量訓練等等。
- 心肺運動:著重在「提升心肺系統」的運動,有氧是主體,但也可包含間歇性無氧爆發(例如HIIT)。
換句話說,心肺運動是一個概念,而有氧或無氧則是依照能量供應方式來進行運動種類的劃分。
心肺運動的4大好處
持續進行心肺運動,對於健康有許多好處,不僅僅是燃燒卡路里、幫助減重,研究指出規律心肺運動能延長壽命、降低慢性病風險,甚至能改善大腦功能與情緒。以下是心肺運動最常見的4大好處:
提升心肺功能與循環效率
心肺運動能強化心臟收縮能力與血管彈性,讓血液輸送更順暢。長期運動者的靜止心跳通常比一般人低,代表心臟運作更省力,研究也指出規律有氧活動能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
燃脂減重&維持體態
跑步或游泳等心肺運動(有氧),能在短時間消耗大量熱量,對於減脂特別有幫助,若能再搭配飲食控制,心肺運動更可幫助熱量赤字,進而減少體脂肪;尤其是高強度間歇(HIIT)不僅運動的當下耗能高,運動過後還能持續提升基礎代謝。
預防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
心肺運動有助於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並幫助控制血糖,同時也助於心血管健康和降低血壓,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人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心肺運動,可顯著降低心臟病與糖尿病風險。
改善情緒、提升專注力與睡眠品質
心肺運動能促進大腦分泌多巴胺或血清素等「快樂荷爾蒙」,幫助舒緩焦慮與憂鬱,哈佛醫學院研究指出有氧運動能改善睡眠質量與認知表現,讓人更專注、情緒更穩定。
4大類常見心肺運動種類與範例
至於心肺運動有哪些種類呢?依照強度、環境與器材不同,可以分為以下4大類:
運動類型 | 說明 |
---|---|
跑步、慢跑、快走 | 最簡單的入門心肺運動 |
游泳、腳踏車 | 游泳屬於低衝擊運動,對於關節健康更加友善 腳踏車能訓練下肢肌力與耐力。 |
跳繩、HIIT (高強度間歇訓練) |
跳繩短時間內消耗大量能量 HIIT則結合爆發力與耐力訓練 |
團體課程 (飛輪、有氧舞蹈、健身房器材) |
團體課程所帶來的氛圍能為運動增加動力 |
跑步、慢跑、快走
最簡單的入門心肺運動多不需要器材,像是跑步適合進階訓練,慢跑與快走則適合初學者或關節負擔較大的人。
游泳、腳踏車
游泳屬於低衝擊運動,對於關節健康更加友善;腳踏車(戶外或飛輪)則能訓練下肢肌力與耐力。
跳繩、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
跳繩短時間內消耗大量能量;HIIT則結合爆發力與耐力訓練,效果顯著但需循序漸進。
團體課程:飛輪、有氧舞蹈、健身房器材
團體課程所帶來的氛圍能為運動增加動力,像有氧舞蹈或飛輪課程適合怕無聊的人,跑步機或橢圓機則是方便居家健身。
心肺運動怎麼做才有效?頻率與時間建議
再好的運動,如果頻率和強度不對,也不會出現顯著效果,建議需依照個人目標與體能安排。
多久一次心肺運動?每次建議強度與時間
WHO建議成人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或是75分鐘高強度心肺運動,或者是將運動次數分散成每週3~5次且每次30~60分鐘,強度可用「談話測試」來進行判斷,運動時能講話但不能唱歌,就屬於中等強度。
初學者心肺運動建議方案
初學者從事心肺運動建議從低強度開始,例如快走或游泳,並採取每週3次、每次20~30分鐘的頻率,再逐步增加時間與強度,避免過度運動。
進階挑戰與效果提升方式
心肺運動的進階訓練,可加入間歇訓練或HIIT或結合重量訓練來提升整體表現,推薦利用智慧手錶來監控運動心率,落在最大心率的60%~85%為最佳心肺訓練區間。
心肺運動常見注意事項/FAQ
Q1. 心肺運動會傷膝蓋嗎?如何避免運動傷害?
跑步確實會增加關節壓力,但選擇合適鞋子並控制訓練量,就能降低膝蓋受傷風險,建議每週增加里程不要超過10%以上。
Q2. 減肥時要先做心肺運動還是重量訓練?
研究顯示先做重量訓練再做心肺運動,對於燃脂與維持肌肉量較有利。
Q3. 在家裡可以做哪些心肺運動?
想在家裡進行心肺運動,跳繩、開合跳、Tabata或YouTube健身影片學習都能在家完成。
Q4. 每天做心肺運動好嗎?過量會有什麼壞處?
每天做中低強度運動的運動是O的K,但若天天高強度心肺運動,可能造成疲勞、免疫力下降甚或是過量造成的運動傷害。
Q5. 心肺運動和重訓要怎麼搭配比較有效?
建議每週分配2~3天重訓+2~3天心肺運動,並且交替進行,這樣既能提升心肺功能,也能維持肌肉與代謝率。

健身教練 大B
國家級專業健身教練,健身/體育活動資歷超過15年,目前任職於大台北地區市立公營健身房

想看更多運動/營養/健康知識
快追蹤IG接收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