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 2025 年 3 月 16 日

國民健康局(國民健康署前身)資料統計,台灣五成老人有3種以上慢性病,且資料更顯示65歲以上長者,高達88.7%有一項慢性病;75歲以上長者則是90.9%有一項慢性病、56.4%有三項慢性病。面對高齡化衝擊,台灣人罹患慢性病愈來愈普遍,中老年人口罹患慢性病後,應注重運動和飲食之控制,以降低慢性病衝擊和影響。日日營養Dailydietitian 對此特別撰寫「台灣中老年人慢性病飲食完全指南」,要透過慢性病飲食注意事項和簡單料理的一週菜單分享,幫助大家管理慢性病與身體健康,學習與疾病共存!

閱讀更多:<50歲以上必看!預防骨質疏鬆的5個飲食調整法>

什麼是慢性病?慢性病有哪些?

孫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開始學習管理慢性病及與慢性病共存前,要請大家先和我們一起了解慢性病的定義和狀況。

慢性病的定義

慢性病是指持續時間長、通常無法完全治癒但可以控制的健康狀況,例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特徵是發展緩慢且持久,常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慢性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別對中老年人來說,管理慢性疾病是保持健康的重要課題。

台灣中老年人常見慢性病有哪些?

台灣中老年人常見慢性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及心血管疾病。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鬆症和關節炎也會變得普遍,這些慢性疾病不僅影響生活品質,還可能帶來併發症風險,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截肢或死亡,因此及早採取飲食管理,對於慢性病患者來說相當重要!

台灣中老年人慢性病飲食指南

中老年人等高齡長輩應該如何透過飲食調整,來管理和面對慢性疾病呢?以下是慢性病患者在飲食上的相關注意事項,以及一些飲食調整上該做或不該做的事情:

慢性病飲食注意事項

慢性病飲食管理強調均衡、適量與多樣化,每日應攝取足夠的纖維質,像是蔬菜水果或全穀等。同時要限制糖分、鈉與飽和脂肪攝取。食物烹調方式上,應多選擇蒸、煮和燙的烹調方式,避免油炸與食用加工食品,這些日常飲食習慣將有助於控制血糖、血壓與膽固醇。

Dos:慢性病患者飲食應該怎麼做

  1. 每餐加入高纖維食物:例如糙米、燕麥、紅藜麥等。
  2. 攝取優質蛋白質:如雞胸肉、魚類、豆腐或低脂乳製品。
  3. 選擇健康脂肪來源:如橄欖油、堅果和酪梨。

Don’ts:慢性病患者飲食應該要避免

  1. 避免飲用含糖飲料與高糖點心。
  2. 減少加工食品攝取:例如罐頭食品和腌製品。
  3. 控制鹽分攝取:每日鹽攝取量不超過5克(約1茶匙)。

中老年慢性病患者不能吃的食物有哪些?

中老年的慢性病患者,應特別注意避免以下食物:

  • 高鈉食物:如醃漬食品、醬菜、鹹酥雞等,高鈉食品會增加高血壓風險。
  • 高糖食品:如糖果、蛋糕、汽水,這類高糖食品易造成血糖波動。
  • 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如奶油、炸雞、速食薯條,可能導致血脂升高。

中老年人慢性病一週菜單建議

以下是日日營養的專業營養師,針對台灣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所制定的一週菜單,可透過以下內容自行安排與更換!

星期 早餐 午餐 晚餐
星期一 全麥吐司、蒸蛋、綠茶 糙米飯、烤雞胸肉、炒時蔬(菠菜、胡蘿蔔) 蒸鮭魚、炒青菜、紫米飯
星期二 燕麥粥、核桃、無糖豆漿 全麥三明治(雞肉、蕃茄、低脂奶酪) 煮豆腐、紅藜麥、蒸花椰菜
星期三 全麥吐司、低脂牛奶、蘋果 糙米飯、炒雞蛋、蔥油花椰菜 蒸鯛魚、蕃茄炒蛋、烤地瓜
星期四 豆腐乳全麥吐司、綠茶 藜麥沙拉(加入菠菜、黃瓜、橄欖油) 烤雞胸肉、蒸地瓜、炒西蘭花
星期五 全麥吐司、杏仁、無糖豆漿 牛肉燴蔬菜、黑米飯 蔥油鱸魚、涼拌黃瓜、煮紅豆
星期六 低糖全麥吐司、煎蛋、蕃茄 煮豆腐、烤洋蔥、白米飯 蒸鰈魚、炒綠葉菜、紅藜麥
星期日 燕麥粥、無糖豆漿、杏仁 素炒麵(麵條、豆腐、青椒) 雞胸肉、蒸甘藍菜、紅薯

Q1. 中老年人如何靠飲食管理慢性病?

慢性病飲食應注重均衡、適量與多樣化,建議要攝取足夠的纖維質,並限制糖分、鈉與飽和脂肪的攝取,不妨選擇蒸、煮、燙等健康烹調方式,避免油炸與加工食品。

Q2. 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應避免哪些食物?

慢性病患者應避免醃漬食品、鹹酥雞等高鈉或高油脂食物,以及糖果汽水等高糖食品,奶油和炸雞等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一樣是不適合慢性病患者攝取的。

Q3. 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的飲食應注意哪些事項?

高齡長者應該要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優質蛋白質,並選擇健康的脂肪來源(像是芥花籽油、橄欖油),也需要減少糖分、鹽分與加工食品攝取,並保持飲食的均衡與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