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 2025 年 6 月 29 日
台灣人人都是火鍋控,據2024年市調指出,台灣火鍋市場產值高達400億元,佔台灣連鎖餐飲產值超過40%,大街小巷就滿是火鍋店,人潮絡繹不絕。Dcard網友也發文好奇:「台灣人怎麼這麼愛吃火鍋?」並引發熱烈討論,網友回應說:「火鍋CP值超高,一鍋肉菜湯飯全都到位」,不管冷熱天都想吃鍋,甚至超商也跟進賣小火鍋。日日營養Dailydietitian對此整理「火鍋料熱量排行榜」,享受湯底與火鍋料時也能兼顧健康與體態,不論蛋餃、魚餃、貢丸,還是豆皮、百頁豆腐,我們將告訴大家哪些是飲控地雷,哪些又是能放心吃的選項,愛吃火鍋的人必須將這篇指南收藏起來!
火鍋料是什麼?加工食品的營養陷阱
火鍋料泛指所有可以丟進火鍋中煮的配料,除了肉片、蔬菜、豆腐外,還有常見的加工製品,像是貢丸、魚餃、蛋餃、燕餃或豆皮等。這些加工料大多口感Q彈、風味十足,不過背後卻藏有不少營養陷阱。
火鍋料加工品製作與常見添加物
多數火鍋加工品如貢丸、魚餃、蛋餃等,都是透過絞肉混合澱粉、油脂與各種調味料製成,並經過油炸、冷凍等程序保存。以下是常見的添加物與目的:
- 澱粉:火鍋料會增加澱粉來進行增量和改善口感。
- 磷酸鹽:為了提升保水性或食品彈性,火鍋料在製作過程中會增添硝酸鹽。
- 味精與高湯粉:為了強化火鍋料的風味,許多火鍋料在製作過程中會加入味精或高湯粉料調味。
- 防腐劑:為了延長保存期限,有些火鍋料會加入合規防腐劑延長食用期限。
- 人工色素:讓食物更好看、使火鍋料色香味俱全,部分火鍋料會加入人工色素增色。
這些成分雖然合法,但攝取過量對身體並無益處。長期攝取過多磷、鈉與加工油脂,也可能增加腎臟與心血管負擔。
火鍋料的健康風險:加工品的營養陷阱
加工火鍋料除熱量高,最值得注意的是其三高特性,也就是「高脂肪」、「高鈉」和「高飽和脂肪」,衛福部建議平均鈉攝取量超標達每日建議量(2400mg),而加工火鍋料則達2倍以上,可見其正是納攝取超標的元兇之一。
此外,這些加工料蛋白質含量偏低,有些蛋餃魚餃甚至不到10%為優質蛋白,其餘大多為澱粉與油脂,一不小心可能在火鍋裡吃進一整碗飯和半碗油,破壞飲食控制的成果,減脂變增脂。
高熱量/高鈉火鍋料排行榜 TOP 10
那麼哪些火鍋料是「雷區」?我們根據市售常見火鍋料的營養標示,整理出熱量與鈉含量排行,讓你一目了然。不只看數字,更要學會分辨每100克的熱量與鈉含量對身體的影響。
火鍋料熱量排行榜
火鍋料 | 熱量 (kcal) | 蛋白質 (g) | 脂肪 (g) | 碳水化合物 (g) |
---|---|---|---|---|
百頁豆腐 | 290 | 13 | 23 | 3 |
油豆皮 | 270 | 20 | 18 | 5 |
蛋餃 | 250 | 8 | 18 | 12 |
魚餃 | 240 | 10 | 12 | 16 |
燕餃 | 230 | 9 | 11 | 17 |
貢丸 | 220 | 12 | 15 | 8 |
芝心丸 | 215 | 9 | 16 | 13 |
香菇貢丸 | 210 | 11 | 14 | 10 |
豬肉漿 | 190 | 13 | 11 | 7 |
魚板 | 180 | 9 | 9 | 14 |
從上表可以看出,許多「看起來小巧」的火鍋料,其實熱量遠高於原型蛋白質(如雞胸肉 100g 僅 165 kcal),特別是百頁豆腐和油豆皮是油炸而成,一份就熱量爆表!
(上表數字為估算,並以熱量排名,實際數字因廠牌和製作過程不同)
火鍋料鈉含量排行榜(mg數據+建議攝取量對比)
一次火鍋下來可能吃進200公克、甚至更多的火鍋料,代表你可能光靠配料就攝取超過每日一半的鈉含量(衛福部每日建議量2400mg),若再加上湯底、沾醬,納含量超標輕而易舉!
火鍋料 | 每100g鈉含量(mg) | 占每日上限比率(2400mg) |
---|---|---|
魚板 | 1150 | 48% |
百頁豆腐 | 1000 | 42% |
魚餃 | 950 | 40% |
蛋餃 | 920 | 38% |
燕餃 | 900 | 38% |
芝心丸 | 850 | 35% |
貢丸 | 800 | 33% |
香菇貢丸 | 780 | 32% |
豬肉漿 | 750 | 31% |
豆皮 | 720 | 30% |
減醣/減脂/減肥期火鍋這樣吃才安心
想要健康地吃火鍋,重點在於選對食材、搭配適當湯底與沾醬,就有辦法在減脂期間也能滿足口腹之欲,《日日營養》整理出幾個常見火鍋料熱量地雷食材與替代方法,幫助大家吃得開心又安心。
火鍋料常見減脂誤區/地雷食物
- 誤把蛋餃當作蛋白質:蛋餃雖有蛋的成分存在,其實多為油炸、含高量澱粉與油脂。
- 誤信豆皮是植物性蛋白:豆皮雖為豆製品,但多為油炸製品,屬高油脂族群,吃過量易脂肪爆表。
- 以為魚餃是低熱量高蛋白:實際上含澱粉比例高,鈉含量也驚人。
健康吃火鍋關鍵 4 大原則
- 選擇原型食材:如海鮮、雞胸肉、豆腐、雞蛋等,避免加工品。
- 避免油炸豆製品:改選傳統豆腐、凍豆腐為佳。
- 控制分量不貪多:每種火鍋料 1~2 顆為限,多攝取蔬菜與蛋白質。
- 選擇清淡湯底:昆布、番茄、蔬菜湯底取代麻辣、沙茶鍋。
吃火鍋不增胖的火鍋食材建議
- 豆腐類:傳統豆腐、板豆腐
- 海鮮類:白蝦、花枝、魚片
- 肉類:雞胸肉、低脂豬肉片
- 蛋類:雞蛋
- 蔬菜類:高麗菜、茼蒿、菇類、白菜等
- 清爽醬料:醬油、醋、蔥蒜薑
Q1. 哪種火鍋料熱量最高?
據《日日營養》整理,火鍋料中熱量最高的是百頁豆腐(每 100g 約 290 kcal)與油豆皮(每 100g 約 270 kcal),兩者多為油炸製品,脂肪含量高,不建議減肥者過量食用。
Q2. 減肥可以吃火鍋嗎?
減肥一樣可以安心吃火鍋,只要選對食材與控制分量即可,建議選擇原型蛋白質如豆腐、雞蛋、白蝦與雞胸肉,避免加工火鍋料如蛋餃、魚餃等,湯底則應該選擇清淡的昆布、番茄或蔬菜湯底。
Q3. 蛋餃是蛋白質還是澱粉?
雖然名字有「蛋」,但蛋餃其實是以魚漿、絞肉與澱粉包裹成餡,再由蛋皮包裹所煎製而成,其蛋白質含量偏低(約8g),多數熱量來自油脂與碳水,因此不算是優質蛋白質來源。